时间: 2024-07-24 08:18:33 | 作者: 自热食品
近日,海外疫情进入了快速扩散的状态。海外对口罩、防护衣等医疗防护用品的需求大增,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在中国寻求口罩资源。据了解,振德医疗、迈克生物、奥佳华、迈瑞医疗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均表示已收到海外口罩订单或询单。A股继续震荡行情,但口罩概念股却逆市活跃。截至3月31日,Wind口罩概念指数年内上涨55.97%,大幅跑赢大盘。
疫情之下,口罩市场需求的猛增带来了短暂的市场红利,也吸引着各种投机者的进入。近期,国内口罩出口出现质量上的问题,让大家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口罩生产商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国内生产的口罩质量良莠不齐。特别是小企业和后续转产口罩的企业,在原材料采购、生产规范、产品检验测试等方面需要规范。
在利益的驱动下,众多临时上马的口罩厂除了自身生产的质量上的问题外,也搅乱了上游的口罩机市场。
从“一罩难求”演变到“一机难求”,前期口罩机的需求完全不输于口罩。口罩机设备市场原来是个很小众的行业,供应链和核心部件的产能非常有限。疫情期间,供应的不足和需求的暴增,让口罩机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,引来不少投机分子炒作。
首先是口罩机核心零部件遭到价格哄抬,有行业人士称,2月份,超声波焊接机价格为4000元/台,到3月份2万元一台,涨了5倍。而口罩机本身的售价也被一些人抬高,一台现货从常规的50万甚至炒到了180万元。此外,众多投机者为了分得一杯羹,在不具备设备生产经验与能力的情况下,四处搜寻口罩机图纸,意图自行生产口罩机。
小口罩,大“疯狂”。因极度缺货引发的暴利吸引了一群又一群的 “倒爷”,从口罩原材料、到口罩机、再到口罩机原材料...但凡跟口罩相关的,总有投机者上来搅合一通意图赚快钱,导致真正为疫情服务的企业在这样非理性的繁荣中无辜躺枪。
很多智能制造企业转产口罩机,定价大多为50万上下。在上游零部件价格疯涨的情况下,供应商报价还合理的时候能有40%的毛利率,现在毛利率大概是20-30%,毛利率甚至不如他们原本的主业。
相比而言,在口罩市场需求空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,口罩机下游的口罩生产商反而获利不菲。
“以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为例,每台口罩机每分钟生产约100只,1天就能约生产10万只。然后再加上物流、人工、其他材料的涨价,折算下来一只口罩的成本也不超过1元。”一位业内人士透露。
在疫情严峻时期,原来1毛1个的一次性口罩,价格已经涨到了3元一个,即便现在回落到2元一个,按照每台口罩机每分钟生产约100个,1天10万个,则每天收入20万元,加上原材料成本,投资回收期仅为3天。
虽然目前国内口罩价格有所回落,但像意大利、西班牙等疫情较为严重的海外地区口罩缺口依然很大,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开始由国家出面采购口罩等防疫物资。3月16日,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和意大利政府达成了800万只口罩的供货协议,总价为1360万欧元,每只口罩约合人民币13元。
显然,做口罩还是比做口罩机性价比更高,不仅有持续的需求和可观的利润率,同时也省去了做口罩机所面临的一系列售后服务。因而不少原来转产口罩机的企业,也都生产并且卖口罩了,比如利元亨、拓野机器人等。
除了并非想象中的“暴利”,不少企业转产口罩机还面临了意料之外的困境。据了解,口罩机在自动化整个领域里面算难度系数中等的产品,结构不是特别复杂,所以对于有精密制造技术的企业而言,转产口罩机难度并不大。
最大的挑战在于,短时间内迅速交付暴增的设备订单。正常一台口罩机从设计到生产、组装、调试,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。赶上全世界疫情持续爆发,上游供应的缺货致使口罩机出货压力更大。
而且,对转产口罩的企业而言,调机工人是制约口罩产能的关健。所谓“三分做,七分调”,普通工人先按图纸把供应商送来的定制物料组装,再由技术工人调试。调试过程决定了机器故障率和良品率等核心性能,而这个最为关键的环节,至少需要3-4天的时间,直到设备爬坡至稳定值才能出货。而口罩行业调机工人普遍稀缺,也成为口罩生产无法正常运作的一大阻力。因此,行业的长期立足者,必定是那些兼具制造能力、风控能力、资源协调能力同时坚守原则的企业。
口罩行业的规范,需要各方经营者的努力,做到严格遵守法律和法规及政策,自觉加强价格行为自律。同时,我们也看到政府有关部门已开始介入到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当中,这对维持正常的市场行情报价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党工委书记、人大工委主任周志良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
默认启用开源内核模块,英伟达 Linux 显卡驱动 560.28.03 版发布
与中坚力量共成长,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
女儿这下可出名了,被看上了邀请去当花童,还花600多买一套舞蹈服没想到穿上吓坏我和老公了